点赞了的2023发财,关注的年年发大财!
本文是《价值事务所》的原创文章第1283篇。 文章仅记录《价值事务所》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在最近巨子生物的文章中我们有讲到,于医美行业而言,下一个可以与玻尿酸比肩甚至超越玻尿酸的大品种,应属胶原蛋白。
(相关资料图)
毕竟胶原蛋白本就是人体广泛分布的必需材料,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必然会成为十分关键的生物材料,那时候,胶原蛋白绝不会仅仅局限于护肤、医美领域,而是会在整个医学领域大放异彩。
因此,本来专注于玻尿酸全产业链的华熙生物也于2022H1通过收购益而康生物51%股权(动物源胶原蛋白厂家)正式进军胶原蛋白领域,并于2022H2正式对外发布动物源胶原蛋白、重组人源胶原蛋白、水解胶原蛋白(肽)等胶原蛋白原料产品。
按华熙的话说,要将胶原蛋白打造成继玻尿酸以后华熙第二个战略生物活性物质,也将同玻尿酸一样,切入胶原蛋白全产业链。
巨子生物在胶原蛋白领域本可以说没啥核心对手,但这下有了华熙,行业一下子变得热闹了起来。
全产业链布局的华熙生物
就华熙生物的战略布局而言,所长个人是十分喜欢的。
咱先不讲胶原蛋白,毕竟华熙当下的收入还是靠玻尿酸。
就玻尿酸这块业务而言,华熙是全球当之无愧的寡头级选手,一家就占了全球近半的销量,是第二名焦点生物销量的近三倍。
自己就是做原料的,还是全球原料做得最好的, 自然下游相应产品的质量和价格较竞争对手就会更有优势 ,同样的逻辑,在做医用敷料出身的稳健医疗以及做西式调味品的宝立食品身上也同样适用(稳健医疗的全棉时代以及宝立食品的空刻意面之所以如此受欢迎,都同他们的上游身份脱不开关系)。
可以说,上游原料业务是相应公司的根本,决定他们向下的根扎得有多深。
而在原料业务外,华熙首次切入的领域是医疗端,如医美、医疗器械(骨科、眼科)方面。由于医疗端代表着严肃且客单价也较高,医疗端的品牌往C端延伸往往会获得更高的用户黏性,甚至带上高端的标志,医疗端可以说代表着公司向上可以走多高。
医疗业务之后,华熙第三个切入的领域就是完全To C的功效性护肤品以及食品。最先切入C端的品牌和B端医美品牌用的同一个名字,即润百颜,几乎不需要过多宣传,在医美机构注射过润百颜的小姐姐就很自然地接受了润百颜品牌的功效性护肤品。
在润百颜品牌登陆天猫两年后,华熙又开始打造夸迪、米蓓尔、BM肌活这三类定位不同的功能性护肤品品牌,如此形成了米蓓尔针对敏感肌、肌活针对油皮、润百颜针对补水、夸迪针对抗衰,各有特色且覆盖不同价格带的功能性肤护品矩阵。
当功能性护肤品在C端拥有一定知名度后,公司又将触手延伸至功能性食品领域,打开更高的增长天花板。
总之,就战略布局来讲,所长非常认可,每一次扩展业务都可以将公司已有的一些资源进行复用,包括研发、原料、品牌口碑,而且各项新业务之间协同性效果还较强,壁垒其实非常高,至少竞争壁垒和未来的天花板,会比贝泰妮高得多。
业绩亮眼
2022年,华熙生物整体实现收入63.59亿,同比+28.53%,归母净利润9.71亿,同比+21.11%,扣非净利润8.52亿(剔除股份激励),同比+ 28.46%,这在2022经济下行、疫情反复的大背景下还是非常不容易的,而且公司的净利润增速首次和营收增速达成一致。
按公司的说法,如果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合成生物基础设施、新业务布局以及产能布局战略前期投入等对运营利润的影响,2022年的归母净利润是可以超过13亿的,充分说明核心业务盈利能力较强。
目前华熙的业务版图中,功能性肤护已经成长为最大的业绩来源,2022年,其功能性护肤品实现收入 46.07 亿,同比增长 38.8%,占公司全年营收的 72.45%。其中,润百颜和夸迪都成长为10亿级别的大品牌,照BM肌活、米蓓尔的增长势头来看,这两个营收过10亿也就是迟早的事情(不出意外BM今年就能过10亿,米蓓尔要么今年要么明年)。
整体而言,华熙的功能性护肤品整体收入已经同贝泰妮处于同一高度(贝泰妮2022全年实现营收50亿)。由于贝泰妮当下的品牌矩阵还比较单一(仅有薇诺娜,其他品牌2022刚推出,当下还没贡献多少业绩),且没有高端品牌拔高高度(华熙的夸迪可以承接部分雅诗兰黛等国际大牌流量),不出意外,2023年,华熙的功能性护肤品有望超越贝泰妮,成为国内功能性护肤品新龙头。
公司的功能性护肤品增速近40%,而华熙整体营收增速只有28.53%,不难看出,其他的业务是拖了后腿的,这个拖后腿主要指医疗领域。
公司医疗终端业务全年实现营收6.86亿元,同比下滑2%,这还是在骨科注射液集采落地、同比大涨(骨科注射液收入1.52亿元,同比增长22.98%)的背景下实现的,只能说,其医美业务表现差强人意。
嗨,所长觉得蛮可惜的,想当年华熙的医美同爱美客齐名,但现如今,两者差距越拉越大,华熙现在给爱美客提鞋都不配了(爱美客2022年全年营收 19.39亿),当然,所长也可以理解,毕竟精力和集团资源都被功能性护肤品分走不少。
但正如前文所讲,由于医疗端的严肃性,如果在医疗端能有所突破,那么,未来在C端就有可能会走得更远。毕竟医疗端客单价极高,如果相应品牌能在医美端获得富婆们的认可,那她们就会更乐意为相应品牌的C端高价产品买单。
如果大家对此不甚了解的话,我们就想另一个例子,茅台冰激凌,就是普通牛奶冰激凌加了点茅台酒,却可以卖出60多的天价来,然后大家还一点不嫌贵。
华熙生物虽然C端当下做得好,但如果想要有更大的发展,医疗B端绝对不能放松,我们看其好盆友巨子生物也好、贝泰妮也罢,都在想办法进军B端医疗领域。
好在华熙也意识到了这点,近期对医美业务做了较大调整,按照公司的话说是:“润致的娃娃针跟各个机构都是深度推广,现在在各家机构都是合规必选产品之一,未来还是很有大单品趋势。之前润致都是以流量品为主,现在储备了5、6款三类械,每个单品都有不同特色,以结果为导向交付形成一种面部解决方案选择,而不是一个单品,润致要做全脸的解决方案,去年四季度试点以来,机构满意度很高。我们未来对润致持续期待,也有信心。”
希望如此,但口说无凭,还得看公司接下来一年医美业务的表现情况。
毕竟华熙生物四驾马车的逻辑是相互影响的。
至于原料和功能性食品,前者业务已过于稳定,爆发力有限,只是一个现金流业务,未来在公司内部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小;后者2022年实现营收0.75亿,同比增长358.19%,增速非常亮眼但基数过小,也没啥好说的,没个三五年也难以给公司业绩做出什么贡献。
追踪华熙,近几年核心还是要看其医疗端以及功能性护肤品的情况。
最后附上市场对华熙生物2023-2025年净利润一致预期:12.89亿、16.53亿、20.16亿。
(注:数据来自wind,仅做参考,且市场每分每秒都会有新的一致预期,利用市场一致预期需谨慎)
声明:文章仅记录作者思想,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巨大风险,需谨慎谨慎再谨慎,希望大家像对待装修房子一样对待自己的投资,不要让挑公司的时间还不如你挑家具的时间来得多,你对待小钱能反复权衡,怎么对待大钱反而如此草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