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霸王龙 开放分类: 生物、古生物、恐龙、化石、动物 目录• 物种分布 • 研究发现 • 详细介绍 • 研讨探究 • 暴龙介绍 • 暴龙真相 • 生活环境 • 物种进化 • 暴龙:凶残的掠食者 • 追踪暴龙 • 中国暴龙化石挖掘 • 暴龙:凶残的掠食者 • 追踪暴龙 • 中国暴龙化石挖掘 物种名称中文名称( Chinese)→ 暴龙 拉丁文学名( Name)→ Tyrannosaurus 发音( Pronounced)→ tye-RAN-uh-SAWR-us 含义( Meaning)→ 属名:残暴的蜥蜴种名:君王龙 简介概况暴龙是一种凶猛的食肉恐龙。
【资料图】
2、生存于白垩纪晚期。
3、是已知最大的陆生性食肉类,体长15米,仅头部就有1.5米长,身高达6米。
4、头骨笨重,高而侧扁,具有两个很大的眼前孔,眼眶呈椭圆形。
5、牙齿极为发达。
6、在齿骨、髃骨和前关节骨之间有粗大的活动韧带固着痕迹 ,颈骨较短,有9~10个颈椎,其构造特点是短宽型。
7、肩带退化,肩胛骨细长,而肱骨短小,长仅有肩胛骨的一半。
8、前足退化细弱,仅有二指,亦可能残存第三指。
9、霸王龙腰带非常发育,结构极为紧凑,不仅肠骨与荐椎紧密愈合,坐骨与耻骨的远端也彼此贴合在一起;其耻骨远端扩粗呈足状突,而坐骨远端为棒状。
10、这样粗壮的腰带结构,表明其后肢活动强烈。
11、霸王龙主要生活在丘陵区,以植食性的爬行动物为主要的捕食对象。
12、由于周围生活环境的变化,霸王龙在晚白垩世最晚期时绝灭了。
13、 霸王龙就像是一台骨骼破碎机。
14、霸王龙(tyrannosaurus rex)是一种非常致命的凶残恐龙,它在恐龙世界中的“暴君行径”是名不虚传的。
15、其硕大颚骨和锋利牙齿能够将猎物撒裂成牙签大小。
16、这种恐龙的体型很庞大,体长40英尺,身高20英尺,体重近1.6万磅。
17、 霸王龙是两足行走,在0.65亿年前白垩纪末期主要生活在北美洲西部的广阔地域。
18、目前,科学家们仍置疑是否霸王龙是动作迟缓的食腐动物还是动作敏捷的掠食性动物,但无论它的食物是活着的还是死的,它口中的猎物一定很大,这种食肉性恐龙进食时一定非常血腥。
19、物种分类目( Order )→ Saurischia 蜥臀目 亚目( Suborder)→ Theropoda 兽脚亚目 类( Infraorder)→ Neotheropoda 新兽脚类 Tetanurae 坚尾龙类 Avetheropoda 鸟兽脚类 Coelurosauria 虚骨龙类 Maniraptorifromes 手盗龙形类 Tyrannosauroidea 暴龙超科 科( Family)→ Tyrannosauridae 暴龙科 亚科( Subfamily)→ Tyrannosaurinae 暴龙亚科 族( Tribe)→ Tyrannosaurini 暴龙族 属( Genus)→ Tyrannosaurus 暴龙 模式种( TYPE SPECIES)→ T. rex 霸王龙 其它种( OTHER SPECIES)→ ... 错误归属种( MISASSIGNED SPECIES)→ T. amplus= Aublysodon amplus T. bataar= 特暴龙T. bataar T. efremovi= 特暴龙T. efremovi T. gigantus= T. rex T. imperiosus= T. rex T. lancensis= T. rex T. lancinator=特暴龙T. bataar T. lanpingensis= 特暴龙T. lanpingensis T. luanchuanensis= 栾川特暴龙 特暴龙 生存时期 时代:白垩纪晚期 late Maastrichtian 食性( Diet)→ 肉食 典型体长( Length)→ 全长15米 高约6 米 推测体重( Mass)→ 6.5-7吨 发现者( Discoverer)→ 布朗(Barnum Brown) 1902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 享利·奥斯本(Osborn), 1905详细介绍在下面的介绍中,您也许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们不用这种动物的全名。
20、像暴龙这个例子,虽然较多人知道它叫做霸王龙,我们则叫它做暴龙。
21、我们有两个理由这样做。
22、第一,对于某些系列中的动物而言,已有足够的证据来辨识其属别,但却无法辨别其属别中的种别。
23、第二,这样可使名称较不会令人觉得混淆。
24、虽然每个人都对霸王龙这个名称很熟悉,但赋予所有动物其全名是不恰当的。
25、[A]1902年Barnum Brown在蒙大拿州[美国]发现了第一具暴龙化石。
26、暴龙有个大脑袋。
27、暴龙的前肢短小,每只手有两个手指;后腿大而有力,每只脚有三个脚趾。
28、每个手指和每个脚趾都带有爪子。
29、暴龙有条又细又硬,带个尖的尾巴。
30、它一共有60颗牙,每颗牙长9英寸,都很锋利。
31、当有一颗牙掉了时,会有颗新牙长出来。
32、暴龙走路时用两条腿,它能跑的很快,每小时的速度可达30英里。
33、它的视觉和嗅觉都很好。
34、暴龙的脑袋很大,它是只聪明的恐龙。
35、它独自居住,有时也和另一只暴龙生活在一起。
36、我们不清楚它们是否照顾自己的孩子。
37、暴龙可能是有纪录以来生活在地球上最大型食肉类恐龙之一。
38、它是食肉类最晚的一支,它具有六十个锯齿状边缘的利牙,有些达18厘米长。
39、它具有硕大的上下颚;仅仅头颅长达1.3米,它或许能够吃下一整个人──假若那时候周围真有人类存在的话。
40、暴龙站起身高超过两层楼高,一口可以吞下一头牛,奇怪的是暴龙前脚非常矮小,和人手臂差不了多少,因此有些科学家认为暴龙无法捕食,只能吃死尸。
41、暴龙庞然大物,整个身体好像是专为袭击其他恐龙而设计的;头长而窄,两颊肌肉发达,颈部短粗,身躯结实。
42、后肢强健粗壮,尾巴不算太长,可以向后挺直以平衡身体,张开大口,有长约15厘米的利齿……只是前肢细小得不成比例,而且只有两只较弱的手指。
43、曾经有人认为暴龙是笨重迟缓的动物,但是最新的研究认为暴龙奔跑起来时速可达40公里以上,果真如此的话,恐怕没有什么猎物可逃过它的追杀了。
44、棘背龙棘背龙的背部突起很多骨头,表皮覆盖在这些骨头上,看起来就像小船上扬着的帆。
45、它长着个大脑袋,有着一口锋利的牙齿。
46、棘背龙的前臂比后腿要小一些。
47、大部分时间棘背龙用两条腿走路,它也能用四条腿行走;跑步时,它用两条腿。
48、棘背龙有个大脑袋,它是只聪明的恐龙。
49、几乎和暴龙一样巨大的棘龙是非洲特有的恐龙,虽然不如暴龙有名气,但是从其体格和满口利牙来看,棘龙肯定是一种和暴龙一样可怕的肉食动物,其外观最大特征在于背部有一片用来调节体温的帆状背板。
50、棘龙是一种外貌怪诞的食肉恐龙,全长12米,臀部高约2.7米,重约4吨。
51、这么个庞然大物,竟在背上扯起一张大大的帆。
52、这张帆由一连串长长的脊柱支撑,每要根脊柱都是从脊骨上直挺挺地长出来,使得这张帆完全不能收拢或折叠。
53、可以想像,这会给它的行动带来诸多不便。
54、那么,棘龙为什么会进化出这种看起来碍事的赘物呢?作用可能有两个:在异性面前炫濯;用来调节体温。
55、 棘背龙是最不寻常的食肉类恐龙。
56、具有大型的棘状突起──有些达一点八公尺高──可能分布从头部后方延伸到尾巴前缘部份。
57、这些棘可能是一种"鳍"的支柱网,可能用来做为打斗用,性别的标示,以及某种散热装置──它可能在早晨时面向太阳方向来让血液暖和加温,这对它是极有利──假如它和其它的动物都是冷血型──因为当它的猎物仍在冰冷迟缓状态之时,它的肌肉已经暖和蓄势待发了。
58、等到稍晚,白天很热的时候,它可能躲在树荫下或者直接面对太阳好让微风从身体散热出去。
59、棘背龙可长大到十二公尺体长。
60、它生活在白垩纪晚期。
61、唯一棘背龙的骨架是在埃及发掘到的,不幸的是,它在二次大战的已被炸毁了。
62、棘背龙生活于1亿年前的北非,和鲨齿龙共存,它的嘴巴很长,牙齿后弯形成倒勾,可以锁住猎物。
63、在棘背龙牙槽里曾找到过鳐鱼骨头,显示它们可能有时会捕鱼。
64、棘背龙的杀戮方式与霸王龙有所不同,霸王龙粗壮的头部和香蕉型牙齿可以方便它咬断骨头;棘背龙狭长的嘴巴里有锋利的牙齿,使它可以轻易撕裂动物皮肉,而且棘背龙还有两只健壮的前肢和可怕的爪子辅助捕猎,与之相比,霸王龙可怜的前爪只能挠挠痒。
65、所以霸王龙更厉害一些人是受《侏罗纪公园3》的影响,导演是因为喜欢棘龙,才让棘龙胜的。
66、其实暴龙更强,因为从它的骨骼来看,它应该是肌肉十分结实的肉食恐龙。
67、虽然棘龙身体庞大,但肌肉并不结实,体型修长。
68、而且暴龙咬合力达4吨以上,香蕉状大牙可以猛烈将对手的皮肉、血管、骨骼切断。
69、棘龙的牙齿只适合咬紧猎物,而且棘龙是因为战斗武器太单一,因此灭绝。
70、而暴龙是因为气候灭绝棘龙 摩洛哥棘龙成年身长:13-14.5米 埃及棘龙亚成年身长:12米 埃及棘龙成年 16~19米; 体重:16-23吨(19米);身高:9米(包括背帆高度)臀部高度5.7米霸王龙体长:11.4-15.4米 身高:6—6.8米 臀部高;4.4米 肩部高;5.3米 推测体重:8.4-16.2吨 平均体重:12.1吨谁大啊............棘龙大爪一挥霸王龙就ko了不信看,远古巨兽大复活-棘背龙,啊。
71、笨蛋,还最新数据,棘龙最大就17米,霸王龙可以15.4。
72、棘龙根本不是霸王龙的对手。
73、还满意回答笑屎我了,那是几年前的老数据了,最近研究证明棘龙17~20米长,22吨重,从体型上看就知道霸王龙不是棘龙的对手。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标签: